书法的空间美从何而来?
作者:鹤乡散人魏子沣
书法因空间而美,有了空间的存在,才有线条活动表达的场所存在。空间指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其特征是三维性(任何物体都具有长、宽、高,从空间的任何一点都可以而且只能引出前后、左右、上下三条相互垂直的线,任何物体和其它物体之间只能是前后、左右、上下的关系)。空间是人们对物质的一种抽象认识,指的是物质的覆盖范围。空间具有物质属性,没有物质存在的空间无意义。空间可以无限细分和放大。空间的美感是由空间内的物质彼此之间相互对比产生的。空间之内必有“场”,一个字就是一个“场”,时间乘以速度,两点产生距离,三点四点就一个场面。广义的说,人类的文明是“空间认识和空间疆域拓展”的文明(从微观空间到宏观空间,从地球文明到外太空文明)。
书法的空间:书法的空间有别于其它艺术门类中的空间感,它极具抽象性质。它大多不可触摸,而是一种“后延伸”的空间。书法的空间形成具有不可更改和逆转的特征,一次性形成,不可重复。空间形成过程中,空间载体之间互为因果形成关系。节奏和手势的存在,及其复杂性,增添了书法空间的趣味和复杂性。书法是心画,书法的空间更多的是一种心象空间,它模仿自然,但又不是现实中的事物形状可以替代的。书法的空间应该是“有骨力,有骨气”的,是由一根内在的线和外在的线贯穿着的空间(二维中的“三维”)。
一、平面空间上的变化原理
空间感的产生:在方位大致分,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内外位置。线条的丰富性组成了空间美的丰富性。就单根形线而论,无论直线、竖线和斜线都具备的共性:顺逆、长短、粗细、宽窄、方圆、直曲、浓淡、发力节点位置等(见图44,“没有重复空间的可能”)。此处,我们无须研究太多线方向的可能,以对三种线的势向研究就足以说明问题。
(一)横势变化
横势变化主要可以引起上下距离的远近、错位感、层叠感,起水平线上视觉是否平衡的感觉多。当以线条的共性特征参与变化时,它的用法是无穷数(见图44)。一般地,横势可以看成是字的“手臂”,代表舒展开张的空间感觉。
(二)纵势变化
纵势变化主要可以引起左右距离的远近、开合、和跌宕感,起纵向的支撑感觉作用多。同横势一样,在变化的手段上,也是个无穷数。一般地,纵势可以看成是字的“脊骨”,代表挺住与升起的空间感觉。横势与纵势共同构成一个撑架式骨架,让字产生势感上的二维空间属性。同时,通过强化横势与纵势特征也是营造不同字体书风的一个反映手段。
(三)斜势变化
斜势变化主要可以引起穿插、错落、松紧等变化。起着使块面之间、前后左右、上下之间产生联系的感觉多。当需要强化动势时,可以采取斜势线居多手段(当然这要视具体实际需要而论)。如:“以斜代正”本身就构成了二王书风一个重要方面,横与竖的表达不再是通俗意义上的横平与竖直。
书法是一根线的艺术,仅一根线在数学上的计算变化,它变化种类就是“恒河沙数”,说也说不完,所以,从线形态层面来说,没有一个人能写出一模一样的字(见图44)。所以临摹也要有个“度”,因为完全临像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要在理解和写对的基础上去临就好了,一味求像,而不追寻它背后的规律和道理,临像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二、立面空间上的变化原理
平面空间是立面空间在平面上的投影,这个立面上的现实三维空间才是书法活动中最重要的。看我发的关系树图就会大致明白了(参考图41、图42、图43)。
(一)锋变形态对空间变化的参与
在手势动做的被动驱使下,锋的变化形态只有三种,要认识上简单化,它是一厘米精度之内的空间变化。古代大家能够在极小的空间内可以展闪腾挪,作出极其复杂高难度动做。空间之线迹内部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空间存在,线内空间的变化情形往往是肉眼察觉不到的。一切线内空间的形成,是一个点的运动结果。线质是表现线的内部空间性质的一种方式。“字迹”是毛锥内部空间在纸面上的投射结果,这一毛锥实体的空间运用,它涉及到笔法形成的原理。
(二)手势动做对空间变化的参与
手势可以形成线条的质感,这也是为什么总是强调还原动做比死临帖更重要。动做上的力感、速度感和不同方向的起伏,会带来线条的丰富性变化,在手势这一“质因”下,书写成了相关物性对空间创作行为感知上的条件反射和物理反应(见图41、图42)。笔法的空间形成逻辑是,毛笔的毛锥本身可视为一个点,这个点分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个截点和一个拽点,在两种点的各种运动之后,如:平动、垂动、翻动、摆动、绞动、跳动、加上顺逆、角度、方向和速度,最终形成不同风格类型的线形。字形是手势和锋变的投影,由人的意识,或是人脑中的空间意识驱使下,通过手势,产生线条的质感,进而驱使锋变(需要明白锋组织肌理成因),然后以手势的三维立体空间在平面空间的投影,产生平面上的立体效果,形成丰富的线形态。从某个层面说,一个“字”就好比是一个提线“木偶”(见图42)。
三、空间的复杂构成手段
(一)空间的管理意识很重要
显然,写字不是书法,书法是体现哲思的艺术,是体现个人综合能力的艺术。
1、黑白意识。书法离不开黑白。黑之亮度为分,白之虚净为布。黑与白的关系从某一方面也可能理解为明暗关系的处理(见图17-18)。初学者往往一开始注意力停留在黑的层面和感知上。
2、互管意识。空间的美,表现在书法是一种十分讲究“度”的艺术。艺术不是无规律,而是无死规律。所谓“管理”的意思是,当你想让字变长变短,变宽变窄,变动变静时,你就利用和强化某种线方向,就可以达到特定效果。如:简单的笔画管理复杂的笔画、直线管曲线、斜线管正线、方管圆,明管暗等等。这些线条相互之间约束管理的构成原则,就是我们自创下笔和动手的艺术理由和出发点,也是我们寻求变化的手段和理由。
3、方位意识。除了八面出锋、入锋的用笔方向变化外,字与字之间,也存在方位上的组合变化。其中中轴的摆动变化,就是基于方位意识的深化运用。单字的轴线分有:横轴、纵轴和副轴。轴线的方向、角度改变会直接影响到字的姿态和气度。有些章法上的行气,一列字看上去是歪斜的,但中轴实际是衔接和连贯的,有的是摆动承接关系,上下之间有一种紧紧咬合的“默契”关系(见图15-16)。
(二)空间的构成手段
通过对建筑物的类比,可以为书法空间构成方法提供思路:如原始空间“三角形和圆柱形”;带天窗的敞亮空间;有明暗对比的想象性空间;有主次差别的空间;流动空间之“少不了的流动着的水”;材质的同一性要求;空间的断连;层叠和跌宕;空间的气象;中轴的秩序感;密集与发散;暗道和巷口等等,常见例子有:动静、收放、偏正、向背、偃仰、拓压、远近。
(三)空间的协调是最终归宿
1、局部的协调。本文图中列举了一些浅显易懂的类比事例供作参考。分别是:简易的几何型运用(见图5);带“天窗”的敞亮空间(见图7);有明暗对比的想象性空间(见图18);有主次差别的空间(见图11);流动空间之“少不了的流动的水”(见图9,注,实际空间是不会流动的,但我们习惯以线的流动代替空间流动说);空间的断连差异(见图13);层叠和跳跃式跌宕(见图25);中轴的秩序感(见图15);空间密集与发散(见图19);“暗道和巷口”(见图21);空间之如何勾心斗角(见图23);莫比乌斯之螺旋空间效果(见图35);不同角的空间(见图31);四边形空间(见图33);错觉空间(见图37)。
单字字法的平面空间处理上有些常用的简单构图方式:Z形构图、对角构图、V形构图、三角形构图、矩形构图、多个几何图形的组合、层叠构图、中宫的四个交叉点的留心处理(见图45)。当然,思路可以不仅局限于此。
空间的美,很大一部份是表现在错觉和幻觉上的美。空间视觉效果上有很多错觉运用的例子,如:指示感,产生方向朝上的错觉;堆叠感,产生堆积的错觉;镶嵌感,产生像镶嵌着珠宝的感觉;立体感,如中锋的立体效果;远近感,有远近、长短和移动的错觉(实际有可能是一样的远近);明暗感,因黑色浓淡带来的明与暗的错觉;冷暖感,因色调的差异造成冷与暖的心理错觉;因角度的尖钝感给人带来的视觉心理感受也不一样,直角给人平稳庄重感,锐角给人有新意,紧结感,弯角给人以灵活、流动感,而钝角给人拙朴和壮实感等等(见图31、图37、图43)。
2、整体的协调。空间感要能最终呈现出协调状态,我们才会认为是成功和好的。局部的协调手段有时同样适用于整体的协调。建筑物的空间规划与写字的空间规划存在同源之理。先要心中预想好章法构图或空间构图,为了保障空间的协调,有时还要采取一些补救性措施,如:点线面的布局协调;功能上的协调;“风水、死活”的协调;明暗的协调;空间的转换协调;空间的营造先后秩序建立等(见图49-50)。
3、空间对风格形成的影响。实际说“风格、气象”是含糊的、笼统的,没有人说得清楚,主要有“庙堂气象和山林气象”(从线质气象和空间气象两个方面来划分)。字内空间“大”的代表有,八大山人、王铎、颜真卿等人的字;字内空间“小”的代表有,瘦金体、张瑞图、欧阳询等人的字或字体。书家个人的艺术行为貌似为其个人专属,但实质影响其行为形成,还有社会、时代、人文及心理上的深层影响,它们分别表现的书风有:扩张型、收缩型、明亮型、暗黑型、拥堵型、疏旷型、散乱型、整秩型、低维型和高维型等等(见图46)。
四、心智主宰下的以理性为主的艺术行为
为什么书法能成为一种高端的、精巧艺术?我以为正是因为它具有自身空间构成上的复杂性,如有空间处理能力上的不足,这种不足甚至可以延伸到现实生活当中。为此,它并不是不需要专门学习就可以做到的,所以仁见仁,智见智,看你自身停留在一个什么样的理解层面。空间感的养成是可以加以训练的,从而拓展一个人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摈弃短线思路和无纵深度的空间思维习惯(见图53)。佛说“不可说”,是因为“佛”总能站在一个你从未到过的空间。两个不同境界的人是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
(一)有意义的空间行为
有形有质,暗藏神彩,有内含,平衡而又协调,才是有意义的空间。要有必要的夸张,但又要有所“管制”。魏晋精巧的笔法,在毫米级精度的空间内,能极尽粗细变化之微妙,线条之内是有内容,和能与观者产生感同身受共鸣的(见图)。优秀书家的字,无论字内空间和字外空间都是优美耐看的,那些经典法帖上的字,是“站得起,挺得住,动得了,跳得出”,意味隽永,想象无穷。空白之处,反见精神,从它们当中甚至可以找到诸如审美的透视焦点和黄金分割点。这不是在谈玄和论偶然,而是存在于大量的字例事实当中(见图39-40)。
(二)无意义的空间行为
也不是造空越多越大就好,不是那回事,造空要有意义,不同空间之间要有“交流”和“对话”;空间的夸张要适度,过头了,会引起视觉的反感。空间营造上,如果大而无物,小不能精,布局不合理,又缺乏协调性,都叫做空间上的“贫穷”(见图1)。高明的书家都是具有佛性意识和道家思想为意识指导的,“无中能生有”,是一种大智慧表现,人的创新和创造有时体现的正是“无中生有”的本领。创新的前提是打破固有空间思维观念,改变和升华原有空间观念,多临摹对比经典古帖,从中发现更多不足,找到更多学习乐趣。
综上所述,正因为有种种现实性空间和错觉性空间的存在,才会有无穷的想像力存在。我们大概知道了书法当中空间的美感是怎样形成的。它来源于空间的丰富性,一切法都取自于自然,艺术和自然界是相融的。有了空间感,才会有行为上的自由性,有了空间,才会有人的灵性、智慧展示的场所。
以下图片信息量较大,请点开细看。
转载本公众号文章须注明出处
并注意保持文章原作者署名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此鸣谢
主编微信:ermatoutuo
只发干货的书法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