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纳闷的意思(我就纳闷儿,这些翻译的好习惯怎么会没人写过?)

纳闷的意思

我的很多好习惯都不是学来的,而是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我总能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把我总结出的前无古人的好习惯分享给大家。

就比如翻译,其实光学技巧还是远远不够的,下面提到的这些好习惯一定会让正在备考CATTI或身为翻译初学者的你醍醐灌顶,知道这些好习惯之后,你会少走很多弯路。

今天,我要为大家详解一下翻译中的好习惯。

好习惯NO.1——无论汉译英还是英译汉,下笔前要充分审读原文。

做到两个“千万不要”:1.仔细读完原文之前千万不要下笔;2.看到句末点号之前千万不要下笔。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千万不要”,这就像我们做英语的阅读理解题一样——不读完整篇文章,你是无法选出所有正确答案的。

翻译也是如此,一些文字之所以能够堆砌在一起形成整段文字,然后整段文字又构成了整篇文章,是有道理的。因为它们之间环环相扣,上下文一定联系紧密。你在上文译不出或者拿不准的东西,一定会在下文得到答案。

如果还未弄清原文大意就贸然动笔,很可能译到一半时发现自己完全曲解了作者的意思,那时候再进行修改卷面就一塌糊涂了。

第二个“千万不要”中提到了句末点号,何谓句末点号?说得通俗一些,就是句号、问好和叹号这三个标志句子结束的标点。

有的人在翻译时发现句子的前两个单词他都认识,然后欣喜若狂地下笔,结果译到后面突然发现有个状语或定语成分,按照中文的表达习惯它们在前面译出才能够使译文读起来通顺,否则根本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还没见到句末点号就匆忙下笔,整个句子都没有读完,怎么能保证后面不会出现需要先翻译出来的部分?

所以,第一个习惯告诉我们:翻译时,一定要见到兔子再撒鹰,说得再大一点,就是翻译一定要有一种严谨的思维,不能毛躁。

好习惯NO.2——要学会“肢解”完句子后用数字把“胳膊”“腿儿”的先后顺序标清楚。

我们都知道,汉译英多用合并法,英译汉多用拆分法,这是由“中文多短句,英文多长句”造成的。

所以在翻译,尤其是英译汉时,我们会遇到大量长句,这就要求我们需要“肢解”句子,先弄清楚句子主干,再拼接剩余细枝末节,才能完整译出整句话。
此时,我们要养成用数字标注句子各成分的习惯,同时用数字提醒自己各部分的翻译顺序。如下:

这是《雾都孤儿》中的一段,大家看其实就是一整句话,我已经用①至⑦标出了这个句子的翻译顺序,请大家练习一下。

翻译是一种英语学习的高级技能,完全不同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需要掌握的技能。很多人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打眼一看句子似乎能顺利译出,但是下笔后发现译出的东西语序混乱,顾此失彼。

养成这种习惯后能很好地解决此问题,记住:你的大脑是这个世界上最自恋的东西,它给你传递出来的信息是你无所不能,所以当你不需要落笔写下时,你以为你什么都会。然而你遭到了欺骗,其实你顶多只会40%的程度。

好习惯NO.3——通读原文时,时刻记录下你灵光乍现的灵感。

这是对“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最佳诠释。

一篇文字翻译得好坏,最直观的评判标准是看译者有没有“翻译腔”,如果有且比较多,那么译文读起来一定会让人感到别扭,就像我们写东西,如果文中出现太多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东西,那么会让人误以为这是个外国人写的,因为他不精通中文。

因此,克服翻译腔是我们在练习翻译时的必经之路(至于如何克服,是我们下一次要讲的东西)。

有的人在翻译的过程中会感到有劲儿使不出,译出的东西怎么看怎么别扭,但其中一定会有一两处地方译得特别精彩,只看这些地方,甚至会让人怀疑是出自翻译大家之手。我将这称为灵光乍现,和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是一个道理。

尤其是第一遍通读原文时最容易出现一些让人拍案叫绝的想法,此时要从原文上做简单标记,否则真正开始翻译时由于紧张可能会将之前的想法忘得一干二净。

上述这些就是我个人总结出的翻译中的好习惯。

纳闷的意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