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的主角
在读者朋友们的轮番催更下,笔者不得不继续开启“十大元帅”系列的文章。
本篇为该系列的第八篇(上),讲述彭德怀元帅的故事。
按照设想,第八篇本应分成三次推送,依次为“初出茅庐”、“横刀立马”和“曲终人散”。
由于一些原因,我们暂时不写“曲终人散”一篇了,采用前重后轻的思路,重点讲述彭德怀元帅早期的故事。
时间线至1953年抗美援朝为止。
1898年9月10日,彭德怀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为家中长子。
按照建国后的“成分划分”方法,彭德怀的出身很好——贫农。
据《彭德怀自述》中回忆:
某一年的除夕,家中无余粮。祖母(母亲早逝)叫彭德怀和弟弟彭金华往富家门前乞讨。彭德怀断然拒绝,称宁愿饿肚子,也不做乞丐。
十五岁那年,彭德怀因参与饥民闹事被通缉,被迫离家出逃。
民国初年,正是军阀混战频繁征兵的时期。
于是在1916年,彭德怀加入了湖南督军汤芗铭部当士兵,因表现优异,不久即被提拔为班长。
彭德怀在旧军阀部队中混了大概有六七年的时间,“跳槽”过两三次,待业的时候还回家种过一段时间的地。
那个年代“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幻大王旗”,无论是当官的还是普通小兵,改换门庭是家常便饭。
这也就是为什么军阀的部队一般战斗力都不强。
大家都是混口饭吃,没人肯拼命。
彭德怀在湖南省陆军军官讲武堂学习时的照片,时年二十五岁(1923)
1922年8月,彭德怀考入湖南都督谭延闿创办的陆军军官讲武堂。
谭延闿出身名门,是个“官二代”。
他的父亲曾在清朝年间干过两广总督和直隶总督,还镇压过孙中山的起义。
谭延闿创办的这个湖南讲武堂一共培养了四期学生,总共也就毕业了不到一千人。
这四期学生中后来出了两位大人物,一位是刘少奇(一期学员),另一位就是彭德怀(三期学员)。
经过一年的讲武堂军事培训后,彭德怀的军事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从此彻底摆脱了士兵、班长这次层级的束缚。
1924年起,彭德怀开始在湖南军中担任实职营长,时年26岁。
1926年7月9日,广州人民举行集会欢送国民革命军北伐
二十年代的北伐战争是一次深刻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在苏联的支持下,广州国民政府以区区十万之众横扫各路军阀,基本完成了对关内各省军队的统一整编。
从此不管是哪个省、哪个军阀的部队,大都挂一个“国民革命军XX军”的番号,也就后来国军众多“杂牌军”的源头。
1926年夏天,北伐军进入湖南。
彭德怀所在的“湖南军”加入国民党北伐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彭出任第八军独立第一师一团一营营长。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北伐军中配置有大批共产党员。
彭德怀所在师的政治部秘书长就是我党党员段德昌(1933年肃反中被害)。
在段德昌的影响下,彭德怀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后于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平江起义部队的源头以及汇入井冈山的过程,在此图中表述的都非常清晰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此后全国各地一系列大大小小的起义此起彼伏。
1928年7月22日爆发的平江起义,就是滕代远、彭德怀等人领导的一场著名暴动。
大家都知道,我党在南昌起义之前是没有自己武装的。
所以这一时期的很多起义都是中央委派一位“党代表”,联合国民革命军中的秘密共产党员(军事主官),共同策划。
像秋收起义委派的党代表就是毛泽东,军事主官是国军警卫团团长卢德铭。
而在平江起义中,这位党代表是滕代远,军事主官是国军独立第五师一团团长彭德怀。
关于平江起义彭德怀这个团究竟有多少人,我们没能查到。
不过在起义过程中,他们不仅攻克了平江县城,还解除了城内军警2000多人的武装,夺取步枪1000余支、子弹100万发。
7月24日,起义军在平江县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红军第五军。
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原一团团部书记官、共产党员邓萍任参谋长,全军共2500余人。
陈云题写的“平江起义纪念馆”
在夺取县城五天后,国民党湖南省当局调集8个团的兵力向平江城进攻。
红五军且战且退,撤出县城后转战在湘鄂赣边区。
1928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指示红五军向井冈山转移。
于是在这年的年底,彭德怀滕代远率平江起义部队的主力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
由于此时红五军只剩下800人的队伍,体量相对井冈山的红四军(约3000人)小不少,于是红五军被整编为红四军第30团。
彭德怀挂红四军副军长(军长朱德),滕代远挂红四军副党代表(军党代表毛泽东)。
至平江起义部队汇入井冈山的1928年底,井冈山上的红四军大概有以下几支不同来源、不同成分的部队:
第十师(原朱德部):朱德兼任师长,下辖28、29两个团
第十一师(原毛泽东部):毛泽东兼任师长,下辖31、32、33三个团
第30团:平江起义部队
(1928年年中还有一个陈毅任师长的第十二师,该师收拢了一些各地上山的义军,体量和战力均较其余两个师差很多,年底被取消番号。)
小结一下。
平江起义部队的上山是井冈山早期除朱毛两部外最重要的一次“扩容”。
用杨尚昆同志的话说:
“彭德怀同毛泽东是老战友。当初毛泽东在井冈山树起红旗时,第一个上山同他会合的是朱德,第二个便是彭德怀。”
彭滕二人带来的这支部队后来发展成红一方面军的两大主力之一——红三军团。
在1928年~1934年这长达六年的“井冈山-苏区”岁月中,彭德怀和他麾下的红三军团(1930年起称)越战越勇。
凭借着出色的军功,彭老总逐渐成为红军内部可独当一面的大将。
红三军团司令员和三位政治委员合影,1938年摄于延安。左起李富春、彭德怀、杨尚昆、滕代远
“井冈山-苏区”岁月里彭德怀唯一的一桩憾事,当属“袁文才事件”。
熟悉革命历史的朋友一般都清楚,在毛泽东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前,井冈山上有两位“山大王”——袁文才和王佐。
1927年10月初,毛泽东率领三湾改编的一千多人到达井冈山区。
经过一番思想工作,毛泽东成功劝说袁文才加入红军,并赠予其100支枪。
为表诚意,袁文才回赠了红军一千大洋,带领队伍改编成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第2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
从此,辗转多地的秋收义军终于有了栖身之所。
上面我们提到过,井冈山早期红四军第十一师(原毛泽东部)下辖31、32、33三个团。
其中第32团,就是袁文才这个团。
作为绿林好汉,袁文才率部参加了井冈山早期新城、龙源口、黄洋界、坳头陇等一系列战斗,官至红四军军委委员。
不仅如此,袁文才还是毛泽东和贺自珍的媒人。
建国后袁文才被追封为革命烈士
中共“六大”是在莫斯科“银色别墅”召开的,进程完全由脑洞大开的共产国际和留苏派把控。
当时“六大”通过了一份名叫《苏维埃政权的组织问题决议案》的文件。
不知是哪位大侠起草的,文件中竟然有这样一句话:
“暴动前可以同他们(土匪)联盟,暴动后则应解除其武装并消灭其领袖。”
1929年5月,随朱毛红军主力在外出征的袁文才看到了该文件。
震惊之余,袁文才愤而离队,回到井冈山大本营。
其实在此之前,以袁文才为代表的“本土派”与“外来派”之间已经爆发了诸多矛盾。
8月下旬,袁文才32团一个排杀害了宁冈县长文庚宗(一说走火误杀);10月,湘赣边区特委枪杀了与袁文才交好的特委组织部长宛希先。
双方已有“火拼”的趋势。
在经过一番商讨,湘赣边区特委和留守的彭德怀原红五军组织了一次对袁文才部的伏击。
湘赣边区特委书记朱昌楷亲手枪杀了袁文才,同时被杀害的还有袁王部“排长以上干部四十余人”。
袁文才王佐被杀后,其余部通电反叛,井冈山于1931年3月落入国军之手。
此后红军多次试图夺回井冈山根据地,均未成功。
而我军下一次收复井冈山,要到1949年了。
1955年授中将的张国华在井冈山初期就隶属于袁文才、王佐32团,建国后曾任西藏军区司令员,指挥过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
抛开个别事件不谈,在苏区时期,彭德怀为首的红三军团整体上打出了上佳的表现。
三十年代初“立三路线”激进的时期,中央制定了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城市暴动计划,要“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会师武汉,饮马长江”。
虽然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计划,但彭德怀率红三军团竟然真的攻克了长沙,并坚守十一天。
这是红军时期攻占省城的唯一战例。
1932年,中央红军进行了整编,形成“三大主力”:
红一军团(林彪)
红三军团(彭德怀)
红五军团(前期季振同,后期董振堂)
这三大主力经历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得到极大的锻炼。
在最为关键的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时任红三军团军团长的彭德怀与博古的“高参”李德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性情刚烈的彭德怀批评李德的错误指挥为“崽卖爷田心不痛”,非常生动形象。
川西分兵时红一、红四和陕北红军形势图
整个长征途中,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与林彪的红一军团作为红军的前锋开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5年9月9日夜,川西若尔盖高原。
在红军时期的最后一次站队中,徐帅没能下定最终之决心,抱憾终身。
第二天凌晨,毛泽东率七千余人北上,不辞而别。
这七千人就是中央苏区一路走来的林彪红一军团和彭德怀红三军团。
一切尽在不言中。
上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