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国四公子之首?
是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和孟尝君田文,他们是战国末期四个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目的就是联合抵抗越来越强大的秦国。在战国四公子中,最厉害的当属信陵君魏无忌,他曾两次大破秦军,为诸侯军总指挥,可惜最后郁郁而终!
二、战国四公子分别是?
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田文:
又称文子、薛文、薛公,战国时齐国人。
靖郭君田婴子。后得父赏识令主持家务,广罗宾客,名声闻于诸侯。父死袭封于薛(今山东滕州南)。
食客数千人,无贫贵贱,皆招致之。
齐愍王时,任齐相,采取远交近攻策略,联合韩、魏攻楚、燕。
齐愍王七年 (前294),因田甲叛乱事出奔魏,任魏相,发兵联合燕、赵攻齐。
齐襄王继位后,他居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
死后诸子争立。齐、魏共灭薛,绝嗣无后
赵胜:
喜宾客,养食客数千人。
赵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他在城中坚守三年,后率毛遂等门客求救于楚、魏,击败秦军,遂存赵国。
黄歇:
用计助太子完为王,楚王(楚考烈王)以他为令尹,赐给淮北地十二县,号称春申君。后改封于吴(今江苏苏州)。
有食客三千人
考烈王六年(前257),率兵救赵邯郸之围,七年,北伐灭鲁。
二十二年,楚从陈(今河南淮阳)徙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他就封于吴而执楚国政。
考烈王卒,他为李园伏兵刺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
门下养食客三千。
魏安厘王二十年(前257),秦兵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赵向魏求救。
魏遣将军晋鄙救赵,此时适逢秦遣使遍告诸侯:&34;吾旦暮且下赵,诸侯敢有救赵者,下赵之后,即引兵攻之。&34;
魏王听说后,下令晋鄙驻军边境,坐观成败。
魏无忌收到姐夫平原君赵胜的求救后,义愤填膺,令魏王宠姬如姬窃得兵符,后与晋鄙合符,欲引兵救赵。
晋鄙未得魏王令,拒不交权,魏无忌身旁勇士朱亥即出袖中铁锤,击杀晋鄙,夺取兵权,解赵之围。
后十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当时是,公子威震天下,诸门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故世俗称《魏公子兵法》。
后三年,秦国日夜遣使恭贺魏无忌取代魏王称王,被魏王猜忌,遂退隐。
三、战国四公子记忆口诀?
①魏信陵君 魏无忌
魏无忌,『为』事却是不拘一格,百无禁忌,当初盗魏安嫠王兵符救赵平原君,也即历史上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后因魏安嫠(li 2声)王猜忌与秦挑唆被毒酒赐死,最终下场却也『未』如名字一般,终未能百无禁忌、一生平顺。②赵平原君 赵胜
求救魏、楚解秦国之围,索性歪解赐名“胜”,以表彰其功绩,赵国在今天的华北平原,歪解封为“平原君”。③楚春申君 黄歇(huang xie)四君子中唯一不是王室之中的人,可惜最后也没善终,黄了、歇了,歪解:故名黄歇,功成于楚考烈王,身灭于楚幽王,不听进言为李园所杀,其籍贯为今河南潢川;现在的上海别称:申,也即为春申君的迁移后人,另今河南信阳别称也为“申”,也为旧楚之地。④齐孟尝君(田文)田成子代齐而立,齐地本为姜子牙及后人的封地,另古文人有躬耕之说,歪解:耕田的文人,田文;孟尝 meng chang:梦中尝试。孟尝君很好吃,经常做梦吃东西。
四、战国四公子及字?
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公子是指: 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因其四人都是王公贵族(一般是国家君王的后代),世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战国四公子只有名而没有字。
信陵君名魏无忌(前210~前243),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魏安厘王元年(公元前276年)封于信陵(今河南宁陵县),号信陵君。生年不详,死于安釐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43年)。
孟尝君,名田文(?-前279年),是战国时期齐国宗室大臣。田文的父亲名叫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婴曾于齐威王时担任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
平原君,名赵胜(?-前253年),是战国时期赵国宗室大臣,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封于平原县[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
春申君,名黄歇(前320~前238)为战国时期楚国公室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
五、战国四公子长相?
战国四公子的长相史书中没有具体描述,他们的事迹却家喻户晓。战国四公子分别是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是魏国魏昭王的小儿子,为人仁厚并礼贤下士,曾设计偷窃兵符假托皇命救助赵国,在历史上留下了一段“信陵君窃符救赵”的英雄佳话。
赵胜是赵国赵武灵王之子,因贤能而闻名,曾倾其家有,犒赏食客,得敢死之士三千人。
六、战国四公子历史典故?
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魏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
一、信陵君
魏公子信陵君无忌,“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嫠王异母弟也”,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因此多归公子。而列国也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地十余年。”但才高招忌,安嫠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安嫠王即位十数年,齐楚相约攻魏。老臣唐睢西说秦昭王,秦发兵救魏。安嫠王昏庸无能,目光短浅,居然“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信陵君乃纵论天下形势,谏阻魏王,指出秦乃虎狼之国,“非尽亡天下之国而臣海内,必不休矣”。韩为魏之屏障,韩存则“卫、大梁、河外必安”,韩亡则魏危在旦夕。事实上,后来秦果于秦王政十七年亡韩,二十二年亡魏。作为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信陵君可谓高瞻远瞩。
魏安嫠王二十年,秦昭王破赵长平军,进兵围邯郸,赵王请救于魏。三晋本为一家,赵魏尤其唇齿相依。但魏王畏秦,令晋鄙将十万大军屯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信陵君数劝魏王不得,乃窃符救赵。目光高远,当机立断,信陵君可谓不世之英雄。
信陵君留赵十年,“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安嫠王三十年,信陵君返魏,将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乘胜追击至函谷关,“秦兵不敢出”。赫赫武功,名震天下。以秦之强,于公子在世之日,不敢复加兵谋魏。
信陵君亲韩救赵存魏,于三晋及天下其功可谓大矣,可惜功高震主,秦王又以反间计日毁公子于魏王。魏王本畏公子,遂“使人代公子将”。为免杀身之祸,信陵君“谢病不朝”,“饮醇酒,多近妇女”,四年后便“病酒而卒”。实令人扼腕叹惜。
四公子皆称喜士,致食客数千,但唯有信陵君乃真正能下士者。每闻贤者,必卑躬往请,以诚相求,以礼相交。如大梁侯嬴、朱亥,邯郸毛公、薛公。汉高祖少时即闻公子贤,即位后“每过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十二月,为战国王者及秦始皇置守冢十家。非王而获守冢者独信陵君一人。史记: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信陵君之贤,诚不虚也。
二、春申君
春申君黄歇,四公子中唯一非王室中人。然相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辅国持权,说一不二,自有其过人之能。
黄歇初以博闻辨术事顷襄王,封左徒。二十一年,秦拔楚郢,“烧先王墓夷陵”。二十二年,复拔巫黔中郡。是时黄歇为楚使于秦,知秦王轻楚,恐秦举兵灭楚,遂以滔滔辨才说秦昭王,指出“天下莫强于秦楚”,秦楚相争犹如二虎相斗。蚌鹤相争渔人得利,灭楚而致韩魏强盛实属不智之举。再者秦楚素来友好,韩魏于秦却有累世之怨。故仇楚不如善楚,伐楚不如伐韩魏。昭王以为善,乃止将军白起,“发使赂楚,约为与国”。
顷襄王二十七年,太子完质于秦,黄歇随行。三十六年,顷襄王病,黄歇乃设计使太子逃归楚。秋,顷襄王卒,太子完立,是为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春申君,从此荣宠不衰。
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考烈王无子。赵人李国欲献其妹于楚王,恐无子失宠,遂投春申君门下。春申君性好渔色,年近花甲,色心未衰,乃自取其妹。及有身,李园教其妹言于春申君:“楚王虽幸君,然王无子,百年后必立兄弟。君相楚日久,多失礼于王兄弟。异日恐有杀身之祸。不如进妾于王,一旦有子,则楚国尽为君之天下矣。”春申君“大然之”,乃进之楚王,欲效吕不韦故计。后果生男,立为太子,李园遂受重用。
李园本非善人,得势后更是野心勃勃,阴养死士,欲取春申君而代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春申君徒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却懵然不知。二十五年,考烈王病,春申君门下贤者朱英劝春申君:“楚王卒,李园必杀君以灭口。”可怜春申君一生玩弄权术阴谋,此时居然天真,以为李园“弱人也,仆人善之,且又何至此!”十七日后,考烈王卒,李园使死士刺春申君于棘门,“尽灭春申君之家”。
春申君初为左徒时,外无宾客之助,内无王室之亲,说秦以存魏国,设计而归太子,独赖其才而成大事,其智何其明也。及为相国,五年将兵救赵,八年北伐灭鲁,复兴楚国。以非王室宗亲而相楚二十五年,言必听、计必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名为相国实则楚王也。其文治武功、才能手段可见一斑。一世英雄,暮年竟灭族于竖子之手,可怜!可叹!
三、孟尝君
齐田文,父为田婴,祖为齐威王。宣王为其亲叔,缗王为其堂兄。田婴封于薛,谥为靖郭君。田文代立,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少有远谋,深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劝田婴舍家业而厚待宾客,由是“名声闻于诸侯”。孟尝君待客平等,“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且常施惠于宾客亲戚,客以此多归孟尝君。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不得。齐缗王二十五年,孟尝君不得已而入秦。秦昭王始欲相之,后欲杀之。孟尝君赖其客中能为鸡鸣狗盗者之力,得脱此难。
后孟尝君相齐,缗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赖其客冯獾游说秦王和齐王而得复其位。
及田甲劫缗王,缗王甚疑孟尝君为主谋。孟尝君不得自辨,遂逃。其舍人魏子等“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缗王乃“复召孟尝君”。
孟尝君所经此三难,卒赖宾客之力而免,故世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司马迁以为“名不虚”。但其心胸狭隘,好为阴谋,故王安石于“鸡鸣狗盗者出其门”颇有微词,不为无因。
齐缗王二十五年,孟尝君脱秦难,经赵返齐。赵人闻其贤,出观之,皆笑其身材矮小。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气量何其小哉!
孟尝君谢病归养后,秦逃将吕礼相齐。孟尝君恐失势,乃行阴谋手段排挤吕礼,后又借刀于秦相魏冉,终将吕礼逼走。
齐缗王三十八年,齐灭宋,欲废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缗王亡在莒,遂死焉”。孟尝君为泄一已之愤,不思破六国之合,致使乐毅将六国之兵,下齐七十余城。若非有田单出世,行反间计,排火牛阵,齐国几乎宗庙无存。孟尝君实为齐千古罪人。
战国时诸侯争霸,目无周王,然名义上周室仍为共主,有类于近代军阀割据。因此士只求一展胸中抱负,并无忠君爱国之念。魏张仪相秦,齐孙武事吴,卫吴起事魏相楚,东周苏秦事燕并佩六国相印,皆自然之事。故伍子胥去楚事吴,引兵伐楚,以报父兄之仇,时人未尝稍有非议。但孟尝君身为齐宗室嫡亲,不思救国反为魏相,坐看齐几乎灭国,实乃数典忘祖之辈。
其后田单复齐,襄王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孟尝君死后,诸子争立,而齐魏共灭薛,孟尝君遂绝嗣无后。
四、平原君
平原君赵胜,乃武灵王子、惠文王弟而孝成王叔也。赵之诸公子中,赵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
孝成王七年,秦破赵长平军,进兵围邯郸。赵使平原君请救于楚,赖客毛遂之力而定赵楚合纵。平原君返赵,楚魏救兵皆未至,而邯郸危在旦夕。平原君听李同之劝,尽散家财以飨士,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却秦兵三十里,已而魏楚军至,邯郸围解。
赵胜虽名列四公子,但名不副实。史书所言其“喜宾客”,其实“徒豪举尔,不求士也”。为一美人而寒宾客之心,毛遂处其门下三年而不知其才,其好士不过尔尔。后信陵君留邯郸,从贤者毛公、薛公游,平原君闻之,笑信陵君妄从博徒浆者游,致门下士“半去平原君而归公子”。可见平原君徒好虚名以自喜耳。
平原君虽为赵相,其实才具平庸,目光短浅。孝成王四年,秦攻韩上党,旦夕且下。上党守将冯亭乃使使者告赵王:“韩不能守上党。吏民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赵王大喜,召平阳君赵豹相商,赵豹以为不可,“圣人甚祸无故之利”。赵王向无自知之明,脸皮又极厚,居然说:“人怀吾德,何谓无故乎?”复召平原君问之。平原君同样愚蠢,既看不破此嫁祸之计,也未考虑后果。利令智昏之下劝赵王道:“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赵王乃使赵胜受地。秦以倾国之力攻韩而赵坐受其利,乃移兵攻赵。赵遂有长平之祸、邯郸之围。
平原君虽不识大体,但所谓庸人有庸福。孟尝君灭族,春申君灭族,信陵君才不得用抑郁而死。独平原君历相惠文王及孝成王,一生竟无大难。死后,“子孙代,竟与赵俱亡”。四公子中,以平原君结局最好,天妒英才,信不虚也。
七、战国六公子。?
1、孟尝君
孟尝君,名叫田文,出生年份不详,死于公元前279年,是战国田氏之齐的宗室大臣。它的父亲田婴是齐威王儿子、齐宣王的异母弟弟。在齐宣王时曾作过齐国的丞相,被封于薛地。后来,孟尝君继承了他父亲的封地,以广招宾客、权倾一时而声名卓著。
2、平原君
平原君,名叫赵胜,出生年份不详,死于公元前253年,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宗宗大臣。平原君的父亲就是历史上声名显赫的赵武灵王,哥哥则是京剧《将相和》中的赵惠文王。平原君被封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任赵国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人物之一。平原君以自己封邑的收入养士,最盛时门下食客有数千人,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学者。
3、春申君
春申君,名叫黄歇,出生于公元前314年,死于公元前23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宗室大臣。他辅佐楚顷襄王处理了楚怀王客死之后的困难局面,使楚国的国祚在秦国的步步进逼之下得到延长。春申君最初的封地是淮北地12县。后来,由于楚国的都城由淮阳迁到寿春,为了扩大王畿的土地,他放弃了淮北封地,主动要求改封吴地,也就今天的上海和苏州等地。
4、信陵君
信陵君,名叫魏无忌,出生年份不详,死于公元前243年,是魏国安釐王的异母弟。信陵君以自己封邑的收入进行养士,人才极胜。信陵君养士的最大特点是他能以礼相待,甚至对士人屈身一等。信陵君具有平等思想,他不以封君的地位和权势自尊,对地位卑贱的岩穴之士也能亲自访问和迎接,受到了社会的极大肯定和尊敬。
5、吕不韦
吕不韦,出生年份不详,死于公元前235年,开始是大商人,后来做到了秦国的丞相。吕不韦在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时代,正是秦国超级强大的时代。这时候孟尝君和平原君均已作古。可是吕不韦的名誉却没有信陵君高,甚到不能与楚国的春申君相比。这使他感到很没面子。所以他也学那几个人的样子,广泛招揽贤人学者,养门客三千余人,组织人马编辑《吕氏春秋》。
6、太子丹
燕太子丹,名叫燕丹,出生年份不详,死于公元前226年,是战国末年燕王喜的太子。与其它的五大君子相比,由于燕国的实力弱小,地处偏远,所以太子丹的影响要小很多了。但是他对战国社会也有巨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燕赵大地。燕丹养士的规模也很大,特别是他曾经笼络到荆轲这样的死士,导演出了“图穷匕首见”的惊天一幕。
八、战国五公子?
战国没有五公子,是战国四公子
第一名:魏国信陵君。信陵君无疑要甩出其他几个一大截。除了个人品质上的无可挑剔,信陵君为了拯救赵国苍生,甘愿接受客死他乡的结果,说明这个人的忠心义胆。尤其是在魏国国君犹豫不决的时候,明白赵国一旦灭亡,魏国肯定也活不长的道理,表明了信陵君长远的战略眼光。冷静沉着,善于用人等特点,也为信陵君加分不少。如果要为信陵君打个分的话,笔者要给99分,多一分不是怕信陵君骄傲,只是有点遗憾才能更加记住一个人。
第二名:楚国春申君。在个人能力上,春申君可以和信陵君相媲美。尤其是在春申君成为楚国的令尹后,整个国家的实力开始走向强盛。虽然“毛遂自荐”掩盖了春申君在支援赵国上的作用,但是其战略眼光还是值得称赞的。不过,也许是在楚国丞相的位置上呆的太久了,或者说是对权力的贪恋。想要和吕不韦一样给大王戴绿帽子的他,最终被门下的李园给阴死了。所以,没有善终不仅是春申君的个人悲剧,也表明其个人道德的败坏,从而成为是其严重失分的地方。打分的话,笔者只能给90分。
第三名:齐国孟尝君。提到孟尝君,自然会想到他那三千人的门下食客。不过,能养活这平时不干事的三千人,我们得佩服孟尝君的有钱任性。孟尝君没有干出值得一提的大事。就对待齐国的内政事务上,孟尝君还是比较看重个人私利。当然,能够听进去手下的忠言,还是表明其实善于纳谏和心胸大度的。不过,相对平庸的他,只能给个70分吧。
最后一名:赵国平原君。在整个战国历史上,赵国一直是能够和秦国相提并论的强国。不过,虽然有着赵国的背景加成,而且平原君确实比较忠心自己的国家。但是,这个人的才能不仅不如功绩赫赫的信陵君和春申君,也比不上平庸的孟尝君。在上党之争中,平原君的目光短浅充分暴露。而让毛遂自荐,也表明自己之前没有知人善用。而且老好人的他,在执政赵国的过程中,政治军事全面无能,促使赵国一步一步走向衰败。由此,50分不多再多了。
九、战国四公子谁最贤?
战国四公子属魏国信陵君最贤,位列四公子第一,信陵君名魏无忌。
十、战国四公子顺口溜?
战国四公子,是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与春申君黄歇。
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注:除春申君以外,其余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亦称战国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