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定点观察写景300字 定点观察写景片段200字

写景作文500字(定点观察)

在秀丽的月亮之城,住着一位丑陋的公主。由于她的心地皎洁得像天上的月亮一样纯洁,因此大众叫她月亮公主。

公主丑陋样子使和她相亲的王子拔腿就跑,公主已经25岁了但还是没有结婚的对象,因此国王和王后都非常的着急。

一天,国王接到了邻国——太阳之城的舞会邀请函,于是,通知了月亮公主,希望她也去参加舞会。舞会这天,月亮公主穿着华丽的裙子,出现在舞会中。在宫殿的大门前,出现了一只小腿出血的狗,月亮公主看到了,特别可怜它,把它抱起,不顾舞会,走回了家。她特别小心细心地为小狗包扎伤口,过了几天,小狗的伤就好了。

在一天夜里,公主被一束亮光惊醒,看到可爱的小狗正望着公主,说:“无论兄弟们好,月亮公主!”公主大吃一惊。小狗把事务的原委告诉了公主:“我本是太阳之城的王子,被巫婆变成了一只小狗,而她却变成我的摸样,想吞霸太阳之城。只要有人为我付出生活,我才可以重新变回人类,可是,又有谁为我这只小狗付出生活呢?”公主看到英俊的王子,她拿起一把小刀,说:“我愿意为你付出生活!”接着把刀插进自己的身体,微笑着死去了。王子变回了人类,他抱着公主,吻了一下公主,这时,奇迹发生了,公主复活了,她丑陋的面容变得那么迷人。

王子和公主回到了太阳之城,用真爱的力量打败了邪恶的巫婆。从此,王子和公主快乐的生活在一起,直到永远!

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感官写一个景物描写的片段 150字左右

1、夏天,查干湖的景色秀丽,湖光山色,湖水更清了,更绿了。湖里的荷花有的绽开了笑脸有的只开了两三瓣,还有的含苞欲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很多蜻蜓敢来,立在荷花上,好一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精致画面。金色的马蹄莲和粉色的荷花把湖面打扮得更加绚丽。

2、走进月亮湾,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既美观又坚固的桥。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月亮桥”,由于桥的形状像一弯新月,因此叫月亮桥。桥的两边和桥柱上还镶着很多小彩灯,一到晚上,那些小彩灯就会发出彩色的光芒,远远望去,仿佛一弯新月倒映在水中。听说每当月圆的时候,站在桥上许个愿望,说不定还会实现哦!

3、春天,这里的湖水碧绿,岸边的柳树抽出了新的纸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柔轻的枝条随风摆动,像一个秀丽的少女在风中梳理着自己的长发。看看眼前的美景,我不禁想出了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东瞧瞧,西望望,像个刚出生的小娃娃。

4、一轮红日渐渐的坠落下来,风也渐渐变的微弱。剩下的一丝亮光,映照在河面上,像是给宽阔的河面图上了一层秀丽的色彩。河水是软的。微风习习,波纹道道,像是一幅迎风飘舞的绸……真吸引人啊!

5、春天,我外婆家田间的油菜花由于抑制不住心中的渴望,展开了它的花瓣,散发出淡淡的香味。最令人咋舌的是一场春雨过后,无论你位于我外婆家的何处,你都能闻到那股新鲜土壤的味道,特别是在早晨,一觉醒来,闻见那味道,头脑清醒了不少,让人一整天都心旷神怡,说不出的舒服。

6、冬雪,洒满了大地,它们带着寒冷之气覆盖了村庄,覆盖了树林。冬,也许是自私的,她自私的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变成了银白色。或许,冬也许喜欢安静吧,她用寒冷,令大地不再生机勃勃。万物,沉睡了,冬来临的同时,寂静也来了,侧耳掠过的,也只有呼呼的北风了。

7、窗外,月亮此时躲进了云层之中,刮起了一阵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风来,楼下的桂花树看不见其轮廓,由于它置身于黑暗之中,却能隐约嗅到一股暗香,虽不说沁人心脾,但也能让人心旷神怡。远处高楼大厦上的霓虹灯五彩缤纷,亮着各种颜色,让人耳目一新;低矮的小楼屋顶上,时而有被车声惊飞的鸟儿,不久便又恢复平静。

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天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特别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清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错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致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不难发现,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许方面来写春花的: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2.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3.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盛春花图的内涵。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一是通过对天然景物的直接观察,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二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盛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三是从我们观察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经过中,依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因此,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要写好景物,必须指导学生掌握下面内容技巧:

一、抓住景物特征

全球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刻不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展现出迥异的风姿。朱自清写《春》,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勒,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而描绘这几幅图景时又分别抓住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细致描绘出春天“新”、“美”、“力”的总体特征。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要引导学生对景物进行细致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同时也要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比较。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生描写的景物,之因此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缘故是对所写的景物没有认真细致的观察,不善于通过比较的技巧去发现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而成功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察和反复比较的结局。因此,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要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刻、不同地域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注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季节的变化会引起景物的变化。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注意时刻变化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刻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注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展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注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要体现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现在全球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须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何,但在别地方的人,却是特色。”

二、选好描写角度

描写景物要选准观察角度。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景点,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要选好描写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角度。要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景物的技巧,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观察和描写出景物特殊的状貌风神。

1.定点观察:即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固定的。所谓立足点,是指大众观察事物时所站的位置。我们到一个景点去,固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写景状物也就有了多个角度:仰视、俯视、环视和远视,这样将景物一层层地写下来,从而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运用定点观察法描写景物,要使学生明白:第一,要注意选准立足点,何处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何处。第二,要把立足点交代清楚。

2.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变化而变化,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它是定点观察的连续。学生运用这种技巧写作时,一要注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换清楚,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二是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一方面,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色,另一方面,各局部景物合起来又要能反映出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样描写景物才能成功。

3、散点观察:是选取某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察,它是定点观察的分散。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妙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角度难题。老舍先生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接着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就其每一幅图景而言,采用的是定点观察的描写角度,就三副图景又采用的是移步换景和散点观察的描写角度。这样由定点到动点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天然,这是就各大层次之间来说的,仅就各大层次内部来看,又同中有异,如写城内既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又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笔法活脱,不失灵活变化之致。

三、安排好描写顺序

景物描写还要注意描写的顺序,顺序恰当才能使描写眉目清楚,天然和谐,繁而不乱,多而不杂。

1、按照景物的方位顺序(即空间顺序)写景。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们应要求学生选定一个地方进行观察,按照由远及近(或由近至远)、由内至外(或由外至内)等方位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情状、风貌,使景物的画面有条不紊的展开。如《济南的冬天》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及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天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空间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远近大致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2、按时刻变化的顺序(时刻顺序)写景。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物,就是在一天中,时刻不同,景物的色泽、颜色、情状也不会一个样子。因而,我们要引导学生按照时刻的变化推移,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

如朱自清在春雨图里,不但采用了空间顺序由城内写到城外,而且又运用时刻顺序由白天写到傍晚再到上灯,时空兼用,共同勾画出春雨图安静、和谐的“特殊的美”。

四、巧用联想、想象和多种修辞

朱自清的《春》写的令人欣喜、陶醉,可谓神妙之笔,由于作者把观察和联想、想象等思索活动结合了起来,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老舍先生的思索则更为奇特,把济南城外山坡上积雪与草色错杂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景象联想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并进而心裁别出地想象到“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样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秀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联想想象的这种神奇效果和影响,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悉心玩味体会并借鉴进修,同时也要教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语言素养,丰盛自己的词汇,学会多种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灵活运用。

学生进修《春》时,要让他们看到,作者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描画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图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喻和排比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比喻表现春风和煦、温柔的特点。文章最后,作者连用三个比喻总写春天,从刚落地的娃娃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耐人寻味。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皆具匠心,使文章读来满口余香,令人过目不忘。

五、调动各种感官体验和感悟

学生观察景物,习性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局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要使学生认识到如果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么文章会生动许多。

著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朱自清小编认为‘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展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后借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美妙感人。

六、烘托映衬,使景物形象更为鲜明

要写好景物,还得运用烘托映衬之法。当然,这种技巧的实际运用最初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只要教师指导有方、点拨得当、训练恰当,假以时日,学生是不难掌握的。如老舍小编认为‘济南的冬天’里面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样美,然而作者把它们放在“空灵的蓝水晶了”里一映衬,这些物象也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的确,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样美,然而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因此我们在写景时适时巧妙运用烘托和映衬,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岗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②这样看来,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烘托和映衬的技巧还需慎重使用。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为神奇。

七、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③说到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大天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作者带着情感(如欢乐、悲伤、苦闷、烦恼等)去观察描写时,便赋予了景物鲜明的情感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④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景物的色彩是由情感色彩决定的,不是晴天都明媚,阴天都悲凉。同一个场景,同一种天然风光,在不同作者眼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是作者的情感不同,通过不同物象的细节描写反映出来的。同为秋天,何其芳说:“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字里行间溢满丰收的喜悦;马致远却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极力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以表达游子的乡愁。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使之懂得流动着情感的语言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要让学生在写景的字里行间,天然渗透情感,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八、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时的观察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情形,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变化的情形。学生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既要注意它的静态,又要注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相互映衬,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这种技法的进修,可引导学生通过《观沧海》等诗文的欣赏来体会掌握: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以上全是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则又转为写虚即诗人的主观感受,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大气概。

以上从八个方面举例谈论了景物描写的一般技巧,其实,景物描写的技巧远不止这几种,它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一段或一篇生动、具体的景物描写,应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晶。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操作时,一定要对这些技巧全面考虑,灵活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过雨后,天像刚洗过似的碧蓝碧蓝的,碧蓝的天空上零星地飘着几朵乳白色的云彩,如一望无际的田野上开着几朵伶仃的花。路边两棵高大的柿子树挺拔且有力地立在那里,枝头上已有耐不住寂寞的嫩绿嫩绿的新叶露出了头,它们向远处望着,努力地吸取着养分。这时一股春风拂面吹来,拂过花朵,摇掉它们的困意,使它们都打起了灵魂;仔细嗅嗅,风中有泥土的腥气和小草的甜香味;看,那五彩的风筝呼啦啦地飘起来了……

1.夏天,查干湖的景色秀丽,湖光山色,湖水更清了,更绿了,湖里的荷花有的像绽开了笑脸,有的只开了两三瓣,还有的含苞欲放,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很多蜻蜓赶来,立在荷花上,好一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精致画面,金色的马蹄莲和粉色的荷花,把湖面打扮得更加绚丽。

2.每到春夏季节,花池里便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争奇斗艳镜像开放引得蝴蝶为她欢快的舞蹈,蜜蜂为她唱歌格微风拂面,淡淡的香气扑面而来,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花池旁边的地毯上有些不起眼的小草,像是铺了一层绿茸茸的毛毯,啊,真是漂亮极了

家乡的金沙滩是最奇特的。清晨,凉风轻抚,大海涨潮,雪白的浪花裹挟着大海特有的腥味,哗哗地追逐而来。海水吻在脚面上,有点儿凉,有点儿滑,有点儿痒,如丝绸一般。太阳出来,艳丽的红光在水面跳荡,整个沙滩好似少女羞红的脸一般娇艳。几只海鸥在海面戏水觅食,时而俯冲,时而嗷嗷鸣叫,如一只只可爱的精灵,点缀在海天之间。落潮了,沙滩如细梳梳过一般干净平滑。孩子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有的挖蛤蜊,有的筑城堡,有的抓海蟹

我摘下一片来,放到手中细细地抚摸.它不算细滑,但也不粗糙.秋风带走了它的水分,有点硬硬的.叶子中间裂开一条小缝,就像有人一不小心撕开了.我把叶子朝着太阳看去,叶子上一条条经脉清晰地显示了出来,多像人的血管啊!我把叶片放在鼻子前深深吸了一口气,淡淡的清香悠悠地进入肺腑,那是大天然的味道.满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展开的小扇子,又像一只只秀丽的蝴蝶,静静地在枝头休息.春天叶子嫩绿,夏天叶子肥美,到了秋天,银杏的叶子颜色可多了,有的绿中带黄,有的半黄半绿,还有的全黄了.阳光洒了进来,树叶迎着阳光被照得耀眼,仿佛可爱的生活在枝丫间跃动;没被阳光照到的叶子,也不甘示弱地在枝头摇曳.风一来,它们就会趁机靠近,“沙沙”地窃窃私语,有的恋恋不舍地离开树的怀抱,飘飘悠悠地在半空中翻舞、坠落……风过了,又恢复了平静,似乎沉浸在自己的遐想当中,沉默不语.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