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人与路的议论文 人与路议论文800字高中

一、人与路议论文800字高二

假如世间的时刻没有超过心跳;假如那场雨一直下到地老天荒;假如学校的操场可以蔓延到海角天涯;假如陪你走完剩下路的人都是我;假如你一直在我的左手边······

体育加试结束了,我们都清楚的知道,这操场似乎不会再有我们的身影,最后一次,最后一次我们一同在跑道上走过。那一晚,我们沉默着,泪水悄然的从脸颊划过,任风吹干泪水也不会去擦,任性的想把时刻只留在此刻。最后一次,我们一同走在这里,多模希望这跑道可以延至海角天涯。

晚自习还没有下课,听着窗外的雨声,心安静下来,当我走进雨中的时候,我是那般的欣喜,收起雨伞,走在人群之外,放纵着自己的任性。“如果没有我想撑得那把伞,我宁愿不撑”曾几什么时候,我们一同挑着自己喜欢的雨伞;曾几什么时候,我会把伞撑到你的头上,你还在抱怨我个子太矮;曾几什么时候,你把伞撑到我头上,我却会故意躲开,告诉你我喜欢淋雨的感觉;曾几什么时候,我们一同在KFC靠窗的位置看雨水顺玻璃窗滑下,我们温暖地喝着香浓的咖啡······此刻,路为何变得如此漫长?雨为何失了她的温柔,我只觉得,好冷,好累······

我以为一个人的全球孤单却自在,可是那一刻我只感到寂寞,我害怕,是黑暗笼罩了我,路真的变得没有尽头。夜深了,却并没有星星的点缀,夜变得安静了,深邃的让人望而却步。

一个人独自徘徊在街头,迷茫,彷徨,我不知道我追随的身影到底去向何处,我不知道那段路是怎样的曲折,我不知道那颓圮的墙后,究竟有没有花田。我迷失了我的路线。

人生的路漫长而又短暂,许多人都会只成为你生活的过客,如流星划过天际,为了承载大众秀丽的愿望,那些过客只是为了是你的人生旅程不孤单、不寂寞。而当你的笑声在我的生活中响起,当你笨手笨脚的从我生活中走过,当你趴在桌子上沉沉睡去,注定你不仅是你那夜空的烟花——稍纵即逝;汉族顶无论相隔多远,心底那个位置,永远是你的地盘。难以忘怀的曾经,我们的回忆~剩下的路,我会坚韧的走下去。

二、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站在喧嚣的历史舞台,叩问际会的风云,聆听先代哲人的足音。同是华夏文坛上的巨人,陶潜、屈子、李白却走出了不同的人生之路。究竟后人应沿着何人的路前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的文人里,又有谁能将心澄净到如此境界,以至于只剩下南山之菊?陶渊明选择了归隐之路。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然而,陶潜除了饮酒采菊之外,还做了些何?这或许连他自己都无法回答。归隐之路为中国无数文人选择,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或许是历史的机缘,促成了一座文学的丰碑。但历史的路若要向前延伸,凭千万个陶渊明能够走出吗?

我放弃了归隐之路。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凛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特点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

屈子之路虽壮,却承受不了沧桑重荷。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走着笑着红尘,走着辞别故友。

一壶浊酒,“歌遍山河八万里”;

一叶轻舟,“惟见长江天际流”。

然而李白同样是位被上苍嫉妒的文人啊!嫉妒他的人——年少英才;嫉妒他的诗——出水芙蓉。

李白道“行路难”,却一直在走。

翰林遭贬,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流放夜郎,他“凤歌笑孔丘,一生好入名山游”!

李白所走的路更让我佩服。这样说虽有失公平,但我仍然觉得,李白人生路上的磨难何处比陶潜与屈子少呢?但他却一直在走,由于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一块宝玉,在僵硬的政治舞台上磨来折去,却无半点玷污与磨损!

陶潜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志趣的表现;屈子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特点的张扬。而李白人生之路的选择,是其乐观的写照!

我将沿着李白的路往前走,无论路上有几许荆棘,我坚信,只要一直在走,脚下总会有一片康庄大道!

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路,我将沿着李白的路……

三、哪位学霸可以 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人与路

墙上的青苔爬得老高了,湿湿的空气了仿佛也夹杂着几许青翠。这是一条古老得不能再古老的青石板路,这样的路也许也快要绝迹了吧

路并不很狭窄,当然更算不上宽敞。高高低低的石板以及碎碎的石子把蜿蜿蜒蜒的路引向一个又一个拐角。

我忽然想起了戴望舒,想起了他的雨巷,想起了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我也好想撑起油纸伞,独自徘徊在这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条青石板路上,是否也承载过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的优美、踌躇又轻灵脱俗的步履?几十年前的这条青石板路,是否也如现在这般寂寥与感伤?一定会有一群顽皮的孩童嬉笑着穿过,我想一定会有几许老奶奶互相搀扶、步履蹒跚地走过,我想一定会有背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飞快地骑过,我想一定会有匆匆忙忙的送报少年跑过,我想,还有,一定会有无数个丁香一样的姑娘轻盈地“飘”过……

我忽然仿佛听到了一声声响亮又朦胧的脚步声,我仿佛看见了一双红色的高跟鞋,虽明却不艳,她穿着一条红底白花的旗袍,那碎碎的白花竟与白线勾织的披肩那样的相称,她婷婷地走过,脖上的珍珠摇曳,乌黑的卷发是江南如梦的情丝,她走过,遇上了拿着油纸伞,独自徘徊的戴望舒,她走过,走到这条青石板路的尽头却又忽然消失不见……

这样素雅,这样忧伤的青石板路,是否承载过无数文人的心声与愁思?一定有落魄的书生走过,一定有忧国忧民的文人走过,一定有思乡的游子走过,一定有多愁善感的诗人走过……

我忽然不住地思忖,是那悠然寂寥的青石板路成就了中国人,成就了中国历史,还是那无数文人的吟唱,无数泛着水乡湿湿的味道,又充满温情的普普通通的人物景物构筑了古老又充满意蕴的青石板路?

人与路,究竟有几许斩不断、理还乱的纠葛,究竟有几许萦回缭绕的情愫?中国的文化史,本是一张张泛黄的、记载着人与路的照片,也许还有湿湿的空气,青翠的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