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名言名句 家庭对孩子成长有多重要

一、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名言

1.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良好家庭教育环境,似春日里和煦的暖风,冬日里温柔的阳光,滋润着孩子的心田,沐浴着健壮的幼苗。没有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空气,植物将无法成活;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孩子的身心进步将会受到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孩子健壮成长所必需的“土壤”。有了这块养料充足、根基肥沃的土壤,再加上充足的光照,适宜的空气和水分,家园里的小苗才能茁壮成长。

2.不良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教育专家调研发现:绝大多数“成绩不好的儿童”,不是由于智力方面的差异造成的,而是受“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良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进修、生活、健壮等方面,更为严重的是对孩子的情感、特点、品德等方面造成恶劣影响。

3.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的影响

教育操作经验告诉我们,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子女健壮进步有着密切关系。在影响孩子成长的诸多社会影响中,家庭显然是最重要的,它一个人社会联系出现最持久的一种,而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又是居于稳定的一种主要家庭关系,长期以来,这种联系被看成是一种由父母抚养并塑造孩子行为的经过,通过父母的教养行为,把社会价格观、行为方式、态度体系及社会道德规范传递给子女。

4.家庭气氛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家庭的心情气氛是指家庭中占优势的一般态度和感受,它是通过语言和人际气氛构成的。这种气氛直接影响着家庭中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理,尤其对子女特点品格的形成有特别深刻的意义。心理学研究得出,在影响大众健壮的众多影响中,有一个极易被忽视而又相当重要的影响,就是“家庭心情”。我们经常说要保持自身良好而稳定的心情,以增进身心健壮。其实,仅仅关注自己的心情是很不够的。由于,每个人每天约有一半以上的时刻都是在自己的家庭中度过。家庭心情一个整体,每个家庭成员都不能完全独立,都要受到家庭整体心情的影响。而对家庭中未成年的子女来说,家庭心情的整体状况对他们的健壮成长尤其重要。

二、我家的家庭教育故事600字

上幼儿园时,妈妈很关心我的进修,一回家就问我今天学的汉语拼音有没有不会的,汉字有没有记忆起来费劲的,数学题有没有不懂的……可是爸爸似乎总认为妈妈不懂教育,就觉得妈妈不能参与我进修上的事。于是我上小学的第一天早上,爸爸就大声对妈妈说:“今后你再也不能管袁博进修上的事了。你要是再管,袁博的进修成绩能进步算怪了!”爸爸还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你妈要是再问你进修情

况,你可别告诉她。”

但妈妈好像认为爸爸只有阅读和作文方面教得好,有一些自己的技巧,而其它科目只凑合懂点儿,要谈起教学来根本不行,如果只让爸爸管我的进修,我的进修成绩照样进步不上去!妈妈何故这么想呢?原来爸爸自从上小学以来,数学没有几次得一百分,不过妈妈直到上高中,数学成绩还经常是满分。然而爸爸却只认准了妈妈不懂教育,一直都不去管妈妈的进修怎样样,也就没有发现妈妈数学成绩优异。妈妈就不听爸爸的话,开始给我辅导数学。为了不让爸爸发现,我们就利用了爸爸出去讲课或者上班的时刻。我拿出最近做的数学题与数学试卷让妈妈看,再一起拓展资料出这一段的经验教训,制订规划。在爸爸回家以前,早就把进修用具收起来了。爸爸一直没发现。得到了爸爸、妈妈两个人的帮助,我进修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到了第一个寒假,爸爸把妈妈叫来,对她说:“我不让你管袁博的进修,你看,这个决策真是英明而辉煌呀!”不对!何处是爸爸的决策呀?还不是妈妈偷偷辅导我的结局吗?我在屋里听了,连忙跑出来,想把我和妈妈的秘密告诉爸爸。这时我我,妈妈却好像看透了我的心思一样,赶紧冲我摆了摆手。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渐渐明白:爱有两种:有的爱是能够让人看到的,而有的爱却是藏着的。

三、家庭教育与孩子成长 习作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父母责无旁贷。因此,从孩子出生起,我就非常关注报刊杂志上有关教育孩子的理念和技巧的文章,每次我都细细阅读,接着再针对自己孩子的特点特点进行尝试。从我孩子目前在各方面的表现看来,我的教育还是卓有成效。下面从五个方面谈谈教育孩子的感受:

一、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良好的家庭气氛,是孩子身心健壮进步的一个重要影响。在家里,我们做父母的从不说粗话、脏活,不随意发脾气,不斥责教训,不嘲笑挖苦。我们经常与孩子聊天,就孩子感兴趣的话题侃一侃。这样既能融洽亲子关系,又能准确地把握孩子的想法、心态和欲望,防患于未然。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当孩子犯错误时,我们总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我们因不了解实情,错怪他的时候,我们会诚恳地说一句:“请原谅,爸爸妈妈错怪你了。”并告诉他,谁都会犯错误,关键是要有勇气承认并改正。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往往性格开朗,能领会和大度他人,能与同学友好相处。

二、言传身教,重视读书兴趣的培养

孩子获得聪明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操作和读书。一个聪明丰富的人,除了见多识广以外,读的书也必然很多。要使孩子将来有出息,培养孩子从小爱读书、多读书、会读书的习性至关重要。有人说,孩子的不少习性是直接从父母那里“移植”或潜移默化过来的。我从不搓麻将、打牌。我把读书进修作为业余生活的最大爱慕,把谈论进修作为家庭的重要话题。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进修习性。从一两岁的画报,到三四岁的看图故事,再到现在的注意读物,孩子对书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近一年来,孩子读完了《西游记》、《三国演义》、《哪吒传奇》、《英国童话选》、《德国童话选》等注音读物。读书使孩子聪明面扩大了,读书也使他找到许多疑问的答案,而这又更促使他痴迷于书本。近两个月来,他晚上睡觉前,总要放一两本书枕边,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便是看书。

三、呵护好奇心,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性

众所周知,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全球,是孩子的天性。我常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有觉悟地带孩子到大天然中去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我从不否定孩子的探索行为,总是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全球,和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得出。我明白一个会进修的孩子,是在不断质疑,不断解惑的经过中接受聪明的。为了使孩子养成善于质疑、勇于提问的习性,我告诉孩子,问不懂的难题,不是难为情的事,而是动脑筋、聪明的表现。对孩子的提问,我总尽可能耐心地解答。有些不能解决的难题,我会坦然地说:“妈妈也不知道,等一会儿我们一起查查资料吧。”对于孩子提出的有些难题,有时不会简单地将告诉他,我觉得观察、思索能力的培养远远重于答案本身。例如儿子问“鱼有鼻子吗?”“鸡有耳朵和牙齿吗?”这一类的难题时,我就不直接回答,而是带他去菜场观察或干脆买回家,让孩子自己去得出。

四、从不吝啬表扬和鼓励

现代家庭中,不少父母为了将来孩子能成才,认为“严师”才能出高徒,往往只注意挑孩子的缺点、不足,批评往往多于表扬。对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样往往使孩子性格孤僻、自卑,缺乏进取心。其实,全球上每一个人都有被人承认,被人尊重,被人爱的需要,既被别人所欣赏。作为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他人——父母,对孩子欣赏至关重要。我一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我对孩子不只是眼睛盯在进修成绩上,而是用“放大镜”多角度的去寻觅孩子在各个方面的“闪光点”,并大加肯定。如仅“吃饭”方面,我就从“吃得多”,“吃得快”,“桌上不掉饭粒”,“不挑菜”等方面表扬,使孩子在喜悦、满足中明白怎样做才是最好的,并努力争取。在孩子成功时我给予鼓励,与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在孩子遭受挫折时,我更注意给予爱抚和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我讲得比较多的一句话是:“妈妈相信你能得的!”在孩子进修方面,我从不当着孩子的面赞扬他“聪明”,我总是赞扬他“认真或努力了”。由于我想告诉孩子,任何成功都要付出代价,而只要努力了,哪怕失败也无需遗憾。